第794章 契此和尚-《我在无定河捞尸提取词条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  这一日,主持又与摩诃进行了一番谈话,

      毕竟摩诃已经是不断多次地缠着主持,问他求取法名了。

      他们坐在禅房之中,周围静谧无声,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。

      主持执茶盏向摩诃问道:“昨夜山寺敲钟,钟声入云,你可听见?”

      摩诃垂手言道:“弟子听见钟声十二响。”

      主持言道:“钟声响时,可曾惊飞檐角宿鸟?”

      摩诃双手合十:“惊飞三只,又落下两只。”

      主持将茶盏轻落下:“若钟声惊飞众生烦恼,当如何停驻?”

      摩诃以竹枝蘸茶水画圈:“主持请看,杯中月影随波摇曳,却未曾碎过。”

      “水波自起自灭,空月不增不减。

      “故《金刚经》云‘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’。”

      主持忽将茶汤泼向地面:“此刻水归何处?”

      摩诃微笑道:“渗入泥土润草根,流入溪中化云气。”

      “看似消失,实则遍在。”

      主持击掌赞叹道:“善哉!”

      “汝上契诸佛之理,下契众生之机,当名‘契此’。”

      “契此么?”摩诃没有多说,只是默然受之。

      “主持。”他随即又微微欠身,开口道:“贫僧近来实在觉得无趣,每日功课已熟稔于心。”

      “还望主持能安排些别样的事,让贫僧做做。”

      主持抬眼,目光落在摩诃身上。

      他轻捻佛珠,心中犹豫纠结。

      虽说摩诃在他看来是慧根极佳,是天生的僧人,但其毕竟才加入到庙内不久。

      只是若一味让他做些寻常功课,主持又怕埋没了他的天资。

      思忖良久,主持轻咳一声,说道:“藏经阁中经卷浩如烟海,我寺弟子常去翻阅,却也时有困惑。”

      “你慧根非凡,若能去藏经阁,为其他弟子答疑解惑,倒也可磨炼心性,不知你意下如何?”

      摩诃眼中闪过一丝光亮,欣然应道:“贫僧愿往,定不负主持所托。”

      第二日清晨,摩诃便来到了藏经阁。

      藏经阁中,弥漫着淡淡的檀木香和陈旧纸张的气息。

      一排排书架上,堆满了经卷,

      阳光透过窗棂的雕花,洒下细碎的光影。

      不多时,一个十岁左右的小沙弥匆匆跑来,

      他看到摩诃之后颇为惊异,便是开口问道:“星越师叔呢?”

      摩诃开口说道:“主持派他下山行走了。”

      下山行走算是一件苦活,但也是每个僧人的必修之路。

      那沙弥点头了点头:“你便是才出家的那位契此师兄吗?我听主持对师父夸奖过你。”

      摩诃点了点头,并不多言,之事依旧读着手中经卷。

      那沙弥此刻又有些焦急:“师父要考校我些经卷,可星越师叔却是下了山去,我该如何是好啊?”

      摩诃开口问道:“经书么?你也可问我。”

      沙弥有些惊奇问道:“可师兄不是新出家不久么?”

      摩诃笑道:“出家前,我便通读了不少经文了。”

      那沙弥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,开口问道:“那就麻烦摩诃师兄了!”

      “我近日研读《法华经》,但对其中‘诸法实相’之理,实在难以参透,还望师兄指点一二。”

      摩诃微微颔首,示意小沙弥坐下,

      而后从书架上取出一本《法华经》的注疏翻开,

      他目光如炬,扫过字里行间。

      片刻后,他开口道:“小师弟,所谓‘诸法实相’,并非遥不可及。”

      “你看这藏经阁中的经卷,每一卷都有其独特之处,却又都蕴含着佛法的智慧。”

      “这就如同世间万物,各有其形,各有其性,但本质上都是空性,皆由因缘和合而生。”

      说着,他拿起案几上的一支毛笔,在纸上画了一个圈:

      “这个圈,就好比‘诸法实相’,它没有固定的形态,却能包容一切。”

      “我们修行,就是要在这看似纷繁复杂的世间,寻得这‘实相’。”

      小沙弥听得入神,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,眼中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:

      “多谢师兄,我似乎明白了。”

      坐在一侧旁听的一位年长弟子听着,也是十分的惊奇,

      毕竟此前的“星越师叔”虽说是擅讲经文,但也没有摩诃所言的这般清晰,

      他见那沙弥离开,也是走来主动请教道:“摩诃师弟,不知可否请教一二?”
    第(2/3)页